很多家长都分不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今天龙大卫就给大家讲讲
它们之间的区别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偶会发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绝大多数表现为轻症,一般7-10天自愈。少数病例可出现手足发凉,易惊、肢体抖动、抽搐、肌无力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痰、血压下降,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种类较多,儿童可多次感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与手足口病类似,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mm~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一图读懂两者区别
专家呼吁,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等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居室要勤通风。孩子也应该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如果得了疱疹性咽峡炎,除了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家庭护理也要做好。
刚起病时通常会发烧,发烧的时候家长应做好退烧措施,如多饮水、温水擦身等,体温超过38.5℃应及时按药品说明给予安全的退烧药。
而随着体温逐渐正常、水疱破裂,孩子口腔有多处溃疡,吃东西会疼痛,这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喝温水或凉水,有助于缓解溃疡处的疼痛,同时冲洗溃疡面,以防细菌感染的发生。
饮食方面,则应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溃疡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END—
资料来源:龙岗疾控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