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妈罗罗
今天又出差在上海,想起上次来上海时,在地铁上看到的两个场景。
盛夏赶路总归又累又疲惫,下了飞机坐上地铁依然昏昏欲睡,突然被小朋友的吵闹声惊得一激灵,抬眼看,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刚踏进车厢就大声嚷嚷累累累、热热热、要坐坐坐。一起的家长有妈妈和另外一位老人,想来是奶奶或者姥姥。孩子说热,妈妈就让孩子脱了T恤,赤着膀子露着圆鼓鼓小肚子的男孩倒是凉快了,却还是喊累。当时地铁上没有多余空位,有座位的乘客瞄了男孩几眼并未有人起身让座。男孩站得离我很近,即使我心里觉得这个年纪的小朋友站一会儿也无妨,却禁不住他唐僧般的念叨,还是起身给他让座。和我意料中一样,小朋友并未道谢,也未让同行的老人坐下,而是自己满意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随行的妈妈淡淡地对我说声谢谢,就忙着从包里拿饮料给孩子喝。
换乘另一条线后,人比较少,我上去的车厢有一家四口,看起来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庭。父亲肤色黝黑,满脸的忠厚老实,旁边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女孩,父女俩对面是瘦瘦小小的母亲,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乖乖地坐在倒扣在地上的涂料桶上。父亲和大女儿玩着刮鼻子的游戏,母亲安静地微笑,小女儿一路都安安静静的。全家人进城行李自然少不了,快到站时,大女儿先是帮爸爸背上大背包,自己二话不说背上塞得满满的中型背包,拉起妹妹的手,父亲一手拎起大件行李,一手拎起涂料桶,瘦小的母亲力气惊人地扛起一个大包袱,手里又拎起一个装着衣架等日用品的塑料袋。一家人好像并不觉得这有多累,依然是有说有笑地下了车。
这两个场景,巨大的反差,让我学着心理学研究着儿童教育,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归纳和总结,禁不住想问一句: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我们”指的是和赤膊小男孩的妈妈一样的家长,“我们”并非来自大富大贵之家,却也比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要好很多,起码在搭乘地铁时、在上班休息时还有时间刷刷朋友圈。那位农民工四口之家的爸爸,或许一整天都在建筑工地,妈妈或许在在烈日下带着小女儿卖水果补贴家用,她是没有时间也舍不得用流量刷朋友圈的。按说他们接触到的育儿知识、科学教育不会比“我们”多,那为何看起来他们的孩子乖巧又懂事,结实又顽强呢?“我们”的孩子在丰盈的物质生活之外是否欠缺了磨难教育和自立培养呢?
小时候大约三四岁,每每和妈妈走路我总是抱怨说好累、不想走,妈妈说,那你就坐在路边歇一会吧。我当真就坐在路边休息,没想到妈妈并未在一旁等我,而是自顾自的越走越远。如此反复了好多次,我渐渐知道妈妈并不会等我休息好了再走,更不会我一抱怨就抱起我,从此和妈妈同行再无怨言,而且发现其实不去想着有多累,真的就不累了。
大学时赴千里之外的东北求学,很多家长在操场外看着孩子军训,休息间隙隔着栏杆送上绿豆汤冰镇汽水解暑。我一个人拿着行李转火车到学校,军训时因走不好正步被罚站,大太阳下孤零零一人,眼泪顺着脸颊流下却始终咬紧牙不喊累。其实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温室中的花朵呵护自然会柔懦骄纵;家长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反而利于长成傲立风霜而不屈不挠的松柏。
伊能静的儿子哈利,家境富裕天资聪颖的文艺小王子,不久前却被伊能静发微博斥责,起因是小王子和妈妈在大理旅行时指使伊能静的助理给自己收行李。“我说了你,我说不能叫她为你做事,你要独立”、“我期望你能成为像她一样的人,独立自主,没有富裕的优越感,也没有失败者的酸腐”。
按说,现在孩子的父母多是70后、80后,我们小时候大都学习过孔融让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勇敢独立,为什么自己当了父母后反而不能将自己学到美德教给孩子呢?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那么急躁、草率、不能忍、脾气大呢?
我不懂:一位70后的朋友,儿子四岁大了,每每外出连路都不愿走几步,一直挂在家长的脖子上,家长怎么说都不听,宁可满地打滚都不走路,家长无奈选择妥协,说算了,给孩子足够的爱吧。
我也不懂:当我劝告朋友应该让7岁大的儿子自己背书包时,她反问我,孩子因为背书包出一身汗,起了痱子如何是好?
父母对孩子的百般呵护是人之常情,只是人类是社会的人,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更利于孩子成年后更好地为人、更好地与人沟通。
清明时因为祭祀故人和先生回了趟山东农村,那里的孩子和我想得很不一样,见到我这位城里阿姨,都和我说普通话,大点的孩子向我请教学习英语中遇到的问题,小孩子则和我聊起了《爸爸去哪》,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一点儿也不必城里孩子差。他们一个个身强体壮、面色红润,玩闹起来满院子疯跑,干起活主动麻利,对人不卑不亢,性格豪迈而顽强。
《世界青年说》节目中,外国小哥形容了各国富二代的形象:比如在加拿大炫富被认为特别负面,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财富才被认可;美国老百姓特别烦感炫富的富二代;在德国就算富一代特别有钱,但如果富二代自己没有实力或者没有学位就完蛋了。
伊能静在微博上写道:曾听过一句话,如果我将财富留给孩子,他不努力,那财也会散尽。如果他够努力,不给他什么,他自己也会挣得。
我们会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教育,学区房,私立贵族学校,各种辅导班的技能培养,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前程。但教育孩子,有些东西可能比才艺更重要,将大度、谦逊、得体、忍让的做人美德授予孩子,或许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罗罗有话说:
前几天在日本时,机缘巧合结识了MIKIHOUSE的供货商,拿到了一些很赞的学步鞋,而且恰巧一批HB系列日元的福袋有货。朋友圈预告福袋后,订货的妈妈非常多,今天总算货到日本供货商的仓库了,马上可以发回国。马上乘坐上海返回郑州的飞机回家,到郑州后(10点半左右)我会朋友圈放出预售链接,客服现在正在做链接。今天就做福袋和几款鞋子,纯福利,感兴趣的可以加我个人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