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秋天的时候,疱疹性咽峡炎曾经大面积地流行。我以门诊的一次接诊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疱疹性咽峡炎的知识!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其实并没什么神秘的,完全可以说它就是一种“感冒”,只不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而已。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
发生、发展及转归:
首先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病原体属于肠道病毒,有很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6、8、10型,B组的1、2、3、4、5型和埃克病毒30型。它的传染源是有症状的患者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尤以轻症和隐形感染者为传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因在流行时有明显症状者与隐形感染者之比约为1:。它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消化道的密切接触传播。它的传染性强,流行很快,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在全世界都有散发和流行。它的易感人群主要是1-7岁的小儿。由于病毒的类型很多,所以同一个孩子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其潜伏期约为2—4天。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常以发热、咽痛开始,个别的还有头痛、腹痛、肌痛和呕吐。体检可见咽部充血,腭舌弓、悬雍垂、软腭处有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大致在5个左右。此种黏膜疹常常很典型,但不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上,局部淋巴结也不肿大,病程一周左右,全身症状和咽部的体征一般4-6日后能自愈,个别的可延长至2周。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略偏高。很少有并发症,偶有并发腮腺炎者。但也有发生高热惊厥者。
治疗措施:
该病关键是能自愈。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限于对症处理,也就是退热。但也有少数病情重的,继发细菌感染者,治疗则要积极选用莱泰猴耳环消炎颗粒。
临床感悟:
就以上表述而言,该病能自愈,治疗又以对症为主。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在临床上儿科大夫的工作却远非这么简单。孩子的主要症状就是高热和咽痛,高热可持续三到五天不等,大多数时候是24小时都在发烧,而且往往是体温一天更比一天高,体温可高达四十度左右,一次更比一次难退,不退又怕发生高热惊厥。还有孩子咽部疼痛难忍,根本连水都不愿意喝,更何况药呢!家长在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硬是没办法,医院求大夫、缠大夫、甚至威胁大夫……也正是基于此,才出现了开头诊室的那一幕!对此我的经验是:一是要设法劝导家长,尽量在家做好喂水、喂药、监测体温、防止抽风的工作。二是要设法建立医生和患儿家长之间的固定链接关系,保证医患之间能得到及时妥当的有效交流,避免着急的家长盲目地一趟一医院,从而保护孩子,减少再次和反复感染的机会。三就是实在没条件建立医患之间固定链接关系的,最好能随身携带孩子的病历本和退热药,还是要去医院就诊。最后一条也同样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家长要充分地信任大夫,要听大夫的劝说和建议,不要动不动就要求输液和住院,或者干脆再医院。希望会出现奇迹。这个病是儿科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大夫能给予的更多的是精神支持和抚慰,是让家长愿意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懒猫猫邮箱:QQ.白癜风是什么样的白癜风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