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豆妈收到好几位宝妈的紧急私信,“豆妈,我家孩子烧了三四天,现在身上都是红色点点,到底怎么回事啊,是不是你说的幼儿急疹啊,我该怎么办呢”。
豆豆在七个月的时候经历了让人抓狂的幼儿急疹,高烧三天三夜到第四天早上才退烧,然后全身大面积冒出疹子,后背,前胸,脸上等等,三天后才恢复正常。说到发烧的那几天真的是难熬的三天三夜,烧一直在37.2到39度徘徊,真的是对大人心里的一个极限挑战,尤其是第一次面对高烧烧了几天的情况,估计离崩溃也不远了,烧到38.5就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一天最多服用四次),就在物理降温与药物退烧中坚持了三天,终于,传说的疹子出来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首先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大多好发于2岁之内,由人类疱疹6或者7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烧三到四天后烧突然恢复正常,然后出现红色或者淡红色的疹子,三天后疹子退,一般情况下无并发症。网上出现的很多文章都会说孩子第一次发烧几乎是幼儿急疹,这个说法太不准确,发烧只是一个症状,不是疾病,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等。
豆豆的这次发烧属于人生中的第二次发烧,第一次发烧是因为病毒感冒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所以,对于孩子发烧的原因一定不要妄下结论,而且最主要的要根据孩子的各项情况来判断医院。很多宝妈会咨询我孩子发烧的处理方法、该怎么办,我首先会问孩子精神如何,孩子在干什么,即使孩子发烧到38.5但精神很好,能吃能喝能玩,咱们就可以先在家观察三天(为什么说三天呢?因为很多疾病的症状要完全的表现出来大概得需要三天的时间),如果孩子即使发烧度数很低,但精神各个方面都不好,咱们还是需要第一医院,其实对于低烧要比高烧要恐怖一些,高烧可以杀死病毒,而低烧恰恰相反。
对于幼儿急疹很多妈妈在孩子发烧的第一天就不淡定了,“豆妈,孩子发烧了是幼儿急疹吧,怎么办,怎么吃药,医院,烧那么高,会不会惊厥,医院输液”。
首先,先跟各位宝妈说一下,幼儿急疹的诊断属于“马后炮”,前期咱们是判断不出来到底是不是幼儿急疹的,咱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加精心护理。记得看到过崔神关于幼儿急疹的总结“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感染,其鲜明的特点就是热退疹出,高烧三天,退烧后才出疹子,遍布全身。但高烧期间同时出现皮疹的,包括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甚至川崎病、或者服药期间出现的皮疹等,只要是高烧期间出现疹子的,就应该就医诊断”。(豆豆八个月零八天出现过麻疹,以后再介绍)。
孩子发烧期间,体温超过38.5可以通过药物来退烧,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常见两个品牌美林和泰诺林,前者24小时内最多可以服用4次,后者24小时内最多可以服用6次,对于服药期间高烧不退的,可以两种退烧药交替服用(具体用量咨询医生),低于38.5首选物理降温,擦拭大动脉、退烧贴、洗个温水澡等等,但无论高烧还是低烧,前提都需要鼓励孩子多饮水、饮奶,以及给孩子散热等。
豆豆发烧医院,药效一过烧就起来,家人都淡定不了了,要求输液、打退烧针,还好都尊重我的决定,发烧是孩子自我免疫力提升的最好时机,还是那句话,只要精神好,咱们就在家精心护理,一定不要盲目的输液(过几天再总结),退烧药属于孩子安全用药,副作用最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次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科学对待,其实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烧,而是发烧背后的恐惧感。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密切观察孩子的病症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其次就是科学用药,切记不要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当成万用药来给孩子服用。
(幼儿急疹发烧期间的豆宝)
判断幼儿急疹最直接的依据就是是否烧退疹出,豆豆刚开始是后背、然后前胸,全身,最后出现在脸上,有的孩子出的少,有的孩子出的疹子比较多,形状也不一,所以不要纠结这些,只要疹子出来就可以了。
对于疹子的护理
1、尽量少吹风,少带孩子出门,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抵抗力会降低,为了避免二次感染,咱们还是乖乖在家好。
2、可以洗澡,但避免水温过高,以及给孩子穿一些易吸汗的棉质衣服,避开化纤衣物,尽量少让孩子出汗。
3、疹子不需要涂任何药物。
4、正常饮食,水果、蔬菜只要孩子愿意吃都给吃,生病期间孩子的食欲都会下降,所以这个时候多做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但前提是随孩子心意,愿意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强硬喂食物。
(疹子出来的豆宝)
何为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有何症状呢?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这时气温高、雨水较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呼吸道而引发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侵袭1-7岁的儿童,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第一;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
第二;与疱疹性口腔炎有何区别呢?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季,由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会累及齿龈、颊粘膜和唇周皮肤。
第三;患有小儿疱疹性咽颊炎家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般护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症护理:针对发热的护理:使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
针对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食物选择流质性食物,如米粉、稀饭、米汤、面条等。
父母要注意: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也可能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如果持续高热、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一旦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很多妈妈都跟我说“豆妈,”虽然听你讲过很多次感冒发烧咳嗽等这些情况的处理方法,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我就是淡定不下来,好想生病的是我而不是孩子”,是的,就算我说的再多次、就算大家看过多少科普的文章,真的是没有办法独立面对孩子的生病,但作为妈妈,我想跟大家说的是,除了冷静还是冷静,不要乱投医,无论成功率多么高的偏方同样也要拒绝,孩子生病期间对于我们这些妈妈来说,也是一场大的挑战,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好自己。
永远记着,为母则强,在育儿的这条路上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