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芳通讯员高三德
受访专家: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石艳红
疱疹性咽峡炎毁了许多宝宝的快乐“六一”儿童节!记者连医院的儿科发现,高热患儿扎堆门诊,其中五岁以下的患儿,至少一半是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所致。
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石艳红在受访时表示,最近高温与潮湿天气交替出现,因突然发热就诊的孩子确实非常多。“就高烧小儿来说,大都是疱疹性咽峡炎,由于发病初期有一些外感的症状,家长容易误以为是感冒,还有的家长担心是手足口病。”她指出。
小儿高热伴随拒食、流口水
“这些孩子高热(38.5℃以上),都伴随有抗拒进食、烦躁、夜间睡眠不安等症状,年龄稍小一点的孩子还有流口水、哭闹、不肯吃奶等症状。”石艳红提醒家长留意发热孩子是否具有疱疹性咽峡炎这些特征。部分患儿还会出现牙龈肿痛、口臭,甚至还会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全身症状。
相比熟悉的咽炎,咽峡炎让人感到陌生。石艳红称,咽峡炎比咽炎的范围更广,不只是咽部粘膜,还包括后面的部位(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检查时可发现患者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即扁桃体)、舌腭弓等处有数个灰白色小米粒大小的疱疹。
天气热+空调温度过低致病毒流行
为什么疱疹性咽峡炎会在近期高发?据石艳红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天气炎热,室内空气不流通,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吹空调,且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使儿童无法承受,进而造成热伤风,导致病毒感染。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该病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一种肠道病毒)也可以引起。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飞沫传播、与患儿一起玩玩具,是造成孩子间相互传染的主要途径。”她指出。
中西医对抗咽峡炎各有妙方
单纯的疱疹咽峡炎以抗病毒为主,合并细菌感染的需配合抗生素治疗,约一周能痊愈。西医治疗常用利巴韦林喷剂(广谱抗病毒药)、疏清颗粒、小儿布洛芬栓、头孢克圬干混悬剂等药。
中医治疗则以清热泻火为主,辨证分为三型:风热乘脾型,早期有外感症状,基础方为凉膈散;心脾积热型,最为常见,高热持续不退,舌苔厚腻、黄,烦躁,基础方为导赤散;虚火上炎型,反复疱疹发作,基础方为知柏地黄汤。在这些基础方上,高热者可加石膏、知母进行泻火;口臭、流口水,可加金银花、菊花、灯芯草、钩藤等;大便硬,加滑石;口干、口唇红,可加大青叶、鱼腥草、菊花、芦根。
居家护理
多喝温开水淡盐水漱口
1.居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小儿接触,注意孩子和家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卫生。
2.患儿多饮温开水。由于咽痛而无法进食,此时应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稀粥水、果汁(勿酸的)、面条,同时忌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如果孩子愿意进食,可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还可以用维生素C泡腾片冲水喝(增强免疫力,抗病毒)。
3.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可选用淡盐水漱口,不能漱口的孩子,可配合雾化治疗予以消炎止痛。
专家提醒
与感冒、手足口病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最容易误以为感冒。石艳红认为可以从以下表现进行区别:感冒患儿的咽峡不会有疱疹、较少抗拒进食、一般是中低烧而非高热、不会老流口水。
另有好多家长因为孩子咽峡部长疱疹,担心孩子患手足口病。她表示,手足口病由柯萨奇16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其疱疹除了在咽峡部,在口腔两颊粘膜、舌体、齿龈等均可出现,且发病一两天后,手足心也会出现皮疹。
您若喜欢今日内容,可动动手指转发给亲友;若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健康资讯,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