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又开始流行,症状表现为初期高热突起,大部分孩子都会高热1-4天。
宝宝发烧、哭闹、不肯进食,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嗓子疼,这种情况下,要排查疱疹性咽峡炎,不可简单认为是感冒。
昨天,这样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不少家长很是担忧,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也会不小心染病。
新民网记者今日从医院获悉,近期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就诊患儿明显增多,但就诊人数与往年同期差不多。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是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父母们不必过于担心。
“疱疹性咽峡炎是感染性疾病,患儿大多表现为急性发热、喉咙痛,早期伴有流涕症状,与一般感冒表现类似,但医生检查时能发现口腔粘膜有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医院感染科医生俞蕙介绍说,在该院感染科门诊,平均每天有七八十名患儿,其中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大约占10%左右,但在内科等门诊也有此类患儿就诊,总体来看,目前正处于3-8月份的季节性高发期。
医院因该病就诊的人数较前几个月有所增加,但与往年同期差不多。“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春夏季是好发期,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院门诊办主任李锦康表示,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从而发病。
因微博中提到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造成一些家长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对此,俞蕙表示,这两种疾病都是由同一种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疱疹位置不同,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近口腔内有疱疹,手脚和臀部并没有。另外,医生也特别指出,与手足口病有一定比例会转成重症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为三四天,大多数人在患病7日内症状会逐渐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疱疹性咽峡炎防治小手册
1.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柯萨奇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只是夏秋季发病率更高。小儿较成人更易感染。
2.如何得知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
了解了疱疹性咽峡炎的以下特征,您同样可以进行初步判断了。
(1)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肠道(粪-口)、呼吸道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苍蝇可为虫媒。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
(2)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婴儿可有呕吐及腹泻,体温高时发生惊厥。
(3)烦躁、爱哭闹,吞咽不适,不肯吞咽,流涎增多,年长儿可诉咽痛。
(4)病初有咽部充血,1~2天后在咽部出现小疱疹,直径1~2毫米。2~3天后小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直径约1~3毫米,数量不定,5~6个或更多。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部均可发生疱疹及溃疡。溃疡持续约4~10日。
(5)一般无并发症。部分病儿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作。
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何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主要都是由病毒引起,只是病毒型别不一样,所以临床特征有差异。
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的小儿,特征是:
(1)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痛,体温不高,一般在39℃以下,持续1~2天。
(2)然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及溃疡,在舌、颊黏膜、硬颚处多见,软颚、牙龈及咽部也可发生。同时在手及足部背面及掌面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迅速转为小水疱疹。有时见于臂、腿及臀部或躯干。
(3)水疱疹2~3天消退,不留疤。
(4)可在幼儿园中暴发流行。
—————我是华丽分割线—————
鍖椾含娌荤枟鏈濂界櫧鐧滈鍗佷匠鍖婚櫌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晥鏋滃ソ鐨勫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