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鹿千寻”,让爱在西医前
疱疹性咽峡炎善伪装,正确识别方能从容应对。
——儿科中医医师
前些天,全国多个地方开启高温桑拿模式,有个别地方的气温甚至直破40°。医院的儿科门诊又开始爆满了,发热的患儿占绝大多数,其中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骤增。这种疾病号称“隐形手足口病”,大多病症类似感冒,比较容易导致误诊。
前些天,我在坐诊时就遇到不少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被“误诊”案例:
其中之一:3岁半的小女孩两三天前开始说“喉咙痛”,接着就发高热,也不愿意吃东西,她妈妈以为跟以前一样又是咽喉炎引起的发热,于是就给她喂了消炎药。没想到,女儿的咽痛症状越来越厉害,还说肚子痛、头痛……医院检查,后来经过诊断和检查,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这是什么病?没听过!”很多家长对于不熟悉的疾病名称都感觉到非常紧张。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新的疾病。
▼
首先我们认识下
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什么鬼?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症状多表现为起病急,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
上面说疱疹性咽峡炎是“隐形手足口病”,是因为它们的主要病原都是A组柯萨奇病毒,而且两者传染性都很强,易造成群体发病。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是高发群体。
但疱疹性咽峡炎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
▼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明显症状吗?
症状01高热反复
发高烧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症状之一。
这种病毒来得快,反应特别的强烈,一来就会高烧39、40度,而且高烧反复得厉害,所以很多奶爸奶妈看到孩子反复高烧都会觉得害怕,其实不用捉急,适当的进行降温处理就没什么大问题。
这也是我前些天遇到的典型案例:
小男孩,两岁多,发热39.5°C,口服退烧药,一个小时以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三四个小时后,体温再次达到39°C,并且出现上肢和小手在颤抖的情况,家长的心跟着慌了起来,以为孩子要抽搐。
其实这是在体温上升过程中伴随的寒颤,后来家长再一次给孩子口服退烧药,一个小时以后体温再一次降到了37°C,可惜好景不长,4个小时以后体温再次达到39°C,这下家长急坏了,医院。
检查孩子咽喉,发现咽喉部位充血,咽峡部可见多个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肺部听诊正常,做了血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都正常,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
症状02不肯吃饭喝水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嗓子刚开始会长出水疱,长水疱时还不觉得疼,等高烧后水疱就会破掉,进入溃疡期,这时孩子哭闹特别厉害。水疱破长出溃疡,小孩就会不愿意吃喝。
这时爸妈也不用担心,到了到溃疡期,病情就会逐渐好转,但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喝水,哪怕忍着喝两、三口水。
除了高热和咽痛外,有时还伴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婴儿则常发生呕吐和惊厥。
▼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这也是患者经常问我的: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整个的病程就是病毒复制期,病毒复制期一般3—5天。什么叫3—5天复制期,就是它在增生增生。但是后期就不再增生,不再增生之后停滞,到最后自然在体内衰败,然后就治愈了。所以说病毒感染没有什么药可用,你不可能快速的杀死他。有人说我用了药,病几天就好了,其实不用药,那么多天,也该好了。
由于是病毒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高热超38.5°C就吃退烧药,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所以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牢记这9字真言:
「勤洗手、多喝水、勤通风」
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如果托儿所或幼儿园有孩子感染,也要及时将病患隔离,必要时还需要停课。
※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恐惧常起因于无知,了解后是不是觉得疱疹性咽峡炎也只是“小儿科”呢~
------
小孩自身免疫系统在不断成长
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将疾病扼杀在端倪中?
愿你有所收获
如喜欢请分享给朋友
「感谢阅读」
熊孩子管不了,用麻醉枪?
查看“家用麻醉枪"4秒钟撂倒自家熊孩子!?做做梦倒是可以
▽点击[阅读原文]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