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恶性淋巴瘤自发缓解的病例在临床上少见,此次HematolOncol杂志上报道了1例滤泡性淋巴瘤自发缓解的病例。
作为一类惰性B细胞增殖性疾病,滤泡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左右。在临床上,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自发缓解的情况并不多见。在近期HematolOncol杂志上,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学者就报道了1例滤泡性淋巴瘤自发缓解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研究方法
患者男性,47岁,主要表现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辅助检查提示淋巴细胞升高。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mmc,其中中性粒细胞占25%,淋巴细胞占65%,血小板轻度升高(/mmc),血红蛋白正常。
血涂片检查示大淋巴细胞,伴质核比升高。免疫组化示CD20、CD19阳性,CD23、CD5阴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U/L)。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他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全身CT扫描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且最大直径达23cm。PET扫描示全身高代谢,脾脏和胃弥漫性摄取(如图1所示)。纵隔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滤泡性淋巴瘤伴结节内小-中淋巴细胞浸润。
图1患者就诊时PET扫描结果
图2患者就诊时骨髓活检结果
对于PET胃部摄取的成因分析,尿素呼气试验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HP)阳性,但消化道内镜下未发现肉眼可见的肿瘤病损,内镜下多处取材并未见白细胞浸润,因此排除原发性或继发性胃癌的可能。
确诊后,患者遂接受HP根除疗法。但48小时后,由于皮肤过敏反应而中断治疗。
3个月复查,WBC水平、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LDH等检查指标恢复正常。CT扫描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出现缓解,PET扫描未发现高代谢异常情况(如图3所示)。而骨髓活检未发现淋巴细胞浸润(如图4所示)。
图3患者3个月后PET示全身缓解结果
图4患者3个月后骨髓活检示缓解结果
病例特点
在临床上,滤泡性淋巴瘤自发缓解的病例非常少见,考虑可能与宿主免疫系统抗肿瘤应答有关。在本病例中,患者除了在影像学上实现完全缓解之外,在组织学上亦实现缓解。目前,患者在随访2年后仍处于缓解状态、未见肿瘤复发。
编译及审校组成员
审校及组稿
许壁榆
医院医师
编译
郭淑芬
医院医师
参考文献:
MorigiAetal.HematolOncol.Dec;37(5):-.doi:10./hon..EpubAug18.
版权声明:原文版权归原杂志所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