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我治疗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思路聊一聊。
老规矩,先上黑板。
今天的内容主要来自《中医儿科学》第八章第六节:手足口病。部分来自《方剂学》
基本内容,表现,病程那些,上次推文已经说过了,不重复。今天说说中医对这个疾病的看法。
首先,中医认为这个病是感受“时邪”。
什么意思呢?大家理解成感染了一些特殊时间的特殊邪气就好,不是以前讲过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划重点:“六淫邪气”≠“时邪”。
“时邪”一般是有时间的,具有一定流行性,也就是说,会传染。
而手足口“时邪”,会传染,并容易侵犯手足口腔部位。
在病程中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所以中医认为这种邪气,病位主要在肺(呼吸系统),脾(消化系统)二经。
如果病情特别严重的,也有邪毒犯心,影响其他的可能性(我们所说的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我还是那句话:任何疾病都不能大意啊。
中医重点在辨证,这个病还好,辨证比较简单。
脏腑辨证为主,侵犯的脏腑上面讲了,肺和脾,
大家再看手足口的疱疹,是不是里面有液体?是不是会发热?是不是有传染性?
所以病邪属性总结下,有“湿”“热”“瘟”。
瘟代表传染性,湿热代表致病特点。
总结之后辨证就简单了,分“轻证”和“重证”。
病情轻的,就按轻证:邪犯肺脾来处理。
病情重的,就按重证:湿热蒸盛来处理。
是不是很简单…用了有用记得帮彭大夫转发哈哈…
轻证的,用的方子推荐:甘露消毒丹。
看到符合上面描述的表现的,有湿有热的,这个药方,真心好用,除了手足口,好多传染性疾病我都会用到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给它开一个专题。
滑石我一般会配甘草,比例6:1,这是一个经典去暑利湿的处方,六一散。
藿香+石菖蒲+白蔻仁:祛湿。
黄芩+茵陈+连翘+薄荷:清热
木通:利小便,给湿热之邪一个出路。这个药我一般换通草,因为之前有关木通肾毒性事件,用药要知药性,为了慎重起见,大家最好也换其他药,安全第一。
射干+薄荷+川贝:嘴巴咽喉那块长疱疹,后期会破了变溃疡,痛啊,这几个药有利咽的意思。川贝现在太贵了,我开药一看10几块1克……一般换浙贝。薄荷记得要后下,有效的是挥发油成分,煮久了效果就没了。
加减用法上面黑板里面都有了,不多说了。
重证的:
这样的患者一般全身症状明显,你看都有可能吐血了……所以这时候治疗方法不能只看到湿热邪气,还要考虑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的方面。必要时要配合现代医学治疗,请找靠谱的医生。
推荐药方:清瘟败毒饮。
这个药方是黄连解毒汤变化来的,清热解毒力量大,一般的病情用不到,用得到的时候医院了,很少还在你这吃中药的,所以只是给大家介绍下。
这个方子的特点,一是重用石膏,甚至可以用到上百克,二是用大量清热解毒和清热凉血药,犀牛角现在一般用水牛角代替。
插一句,有时候我觉得有些中药已经很贵了,可以配合西医用些便宜药物的为啥不行?关键是要能解决疾病就好啊,何况犀牛宝宝那么可爱,都濒危了…
高热出现神志变化的,抽搐的,凉开三宝伺候,前面的推文讲过凉开三宝用法了,不重复。
最后就是做好护理,按时服药,中药只要你用的好,是明显可以缩短这一疾病的病程,减轻症状的,在我这看过的患者都知道。
不过这一类疾病,辨证也可能有其他表现,有些患者开始并不一定是按照这个套路起病的,辨证用药也有区别,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甚至麻桂剂加清热解毒类药,等等,我也用的不少。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
往期内容推荐:
小孩不吃饭老生病,家长转变观念是关键
小孩发热家长要注意的(附实用儿推手法)
为什么孩子容易生病?
呕吐,腹痛,腹泻,胃肠炎处理看这里
我为什么总是说调理脾胃
不打针不吃药,脾胃健康陪你唠
彭文昭顺手在看,好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