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秋季腹泻
天气逐渐转凉,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三种幼儿常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01
疱疹性咽颊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1.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输液。
2.如何护理?
1.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2.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3.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02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3
秋季腹泻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发生在9月中旬至12月,以10月至11月为高潮。引起儿童秋季腹泻的病因,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在初秋气温下降这样的温度下滋生很快,因为小儿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秋季腹泻易发的年龄段范围
秋季腹泻有明显的年龄特点,6个月到2岁是高发的。太小的孩子有母亲的抗体,再大的一般会有潜伏的感染,自己也会产生抗体。超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少发生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也会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秋季腹泻护理要点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本身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家庭治疗秋季腹泻的关键是预防和纠正脱水。脱水是指体内液体,特别是细胞外液的大量丢失体外,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影响体内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的一种现象。所以,腹泻病的治疗原则包括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及合理用药。
秋季腹泻注意须知小儿秋季腹泻既可以来自于封口途径,也可以从呼吸道,就是因为从呼吸道、消化道都可以来,所以,家长护理患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洁。
“冬天动一动,少受一场冻,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秋冬季节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抵御疾病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发展个性,锻炼意志。让我们家园联手,让孩子健康成长。
城堡用心呵护孩子唯一的童年
园所
海口城堡国际幼儿园
地址
海口市龙华区南沙路3号
热线
-